作者:99mc.com来源:网络发表时间:2016-07-03
随着工作压力增大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最近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猝死的消息。
6月29日晚,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经路人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临床猝死,分为心脏性猝死和包含急性脑血管病的非心脏性猝死。急救专家根据视频记录初步判断,金波可能为心脏性猝死。这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在我国,最终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远低于美国等国家的水平,折射出专业急救体系亟待完善。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搏动突然停止,瞬间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导致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血供完全中断,进入临床死亡。一旦进入生物学死亡即脑死亡,则无可挽救。
“心脏骤停紧急而凶险,大多见于成年人。”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说。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看似健康人群,也有猝死的风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介绍,心脏骤停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甚至看似健康的人。
专家介绍,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很多,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导致猝死的第一原因,约占心脏骤停总数的80%以上。除了家庭病史和心脏疾病之外,一些马拉松选手在跑步中的猝死,大多由于心脏骤停。其中最普遍的情况,又分为耗氧量的瞬间增加与锂离子浓度的骤降。
相关统计显示,猝死等急症约70%发生在家中,25%发生在其他场合,仅有5%发生在医院内。猝死在医院以外各种场合的病人,65%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5%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
“由于民众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多数人没等送到医院就已经死亡。”贾大成说。
对猝死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业内一直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指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关键时期在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
如何在“黄金四分钟”内迅速展开救护,考验的是整个急救专业体系。贾大成等专家认为,急救系统的完善,是政府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普及心肺复苏。多位急救专家呼吁,在全社会普及急救教育,尤其高危行业、服务行业,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职业技能之一,各类各级学校应把急救教育列为必修课。
“呼吁每个家庭1-2个人学会急救。因为70%猝死发生在家庭。在其他场合同样能够救人。”贾大成说,心肺复苏并不难学,首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如果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立即高声呼救,寻求旁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尽快取得AED。对溺水、创伤、药物中毒以及8岁以下儿童,先徒手心肺复苏5个循环(约2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对突发心脏骤停,按压是最重要的。按压位置在胸部正中、乳头连线中点,每分钟100至120次,深度5至6CM,让胸廓充分回弹。
——配备AED设备。贾大成等专家呼吁,为地铁、火车站、体育场馆、商业街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及警车、消防车配备AED。“每台AED的价格2到6万元。如果有企业愿意捐助,打上该企业LOGO,这样的形象广告很值得。”
——猝死高危人群应及早接受治疗。王景峰介绍,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最大危险因素。据统计,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导致。
“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是我国现阶段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公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控制率和治疗率更低。普及公众教育、加强诊断预防、推广先进疗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王景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