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微煦心灵诊所医师母亲节将至,在身心科门诊遇到为了孩子求学、工作、社会适应等问题而前来咨询的母亲们,深刻地感受到天下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一位50多岁的母亲前来就诊咨询,描述家中30岁的儿子,最近一年退缩在家,沉迷在电玩世界,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往来,社会功能愈来愈退化,情绪控制差,自暴自弃。儿子过去曾被评估有忧郁症与压力适应问题,现在状况恶化,母亲希望儿子来看诊,但儿子不愿意来。
咨商过程中,除了了解评估孩子的问题,也发现了这位母亲的种种困扰。母亲描述儿子让她很烦心,过去的婆媳、婚姻问题与经济压力,让她这一路走得艰辛。母亲一面说,眼泪不停在眼眶打转。她说:「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忍耐压抑,但周遭没人可以诉苦,只要有机会让我一说出来,就会悲从中来…。」
在以往的治疗经验中,母亲往往是情绪或适应障碍孩子的情感支柱,患者病情稳定与改善,与照顾者关联性很大。所以在帮助与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适时地调整好身心状态:
1.鼓励有情绪问题或适应障碍的小孩就医,透过专业人员协助稳定情绪与减轻压力,减少家庭冲突。
2.若小孩不愿意就医,照顾者可请求身心科医师、心理师、社工师等协助。由专业人员引导问题的处理方式,减轻照顾者的身心压力。
3.与有情绪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孩子相处时,避免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与过度批评等方式与态度,以免恶化亲子关系,让病患情绪更不稳定。
4.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或培养纾压管道,避免不好的情绪累积太多或压抑太久。学习放松技巧,适度释放负面情绪。
5.与孩子的治疗者保持良好沟通,正确地了解孩子身心疾病的治疗情形,如治疗疗程、疾病预后等。同时适时地让治疗者了解照顾病患或与病患相处上的问题。
身为精神病患家属,别因精神疾病的社会标签对专业治疗退却。内心真正接纳小孩的精神疾病时,才能一起孩子度过他们心中的障碍,也才能卸下胸口那块大石头。无论如何,可别让自己累坏了。祝福全天下的妈妈们,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