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建筑所成立至今已经第十二个年头。25日登场的第十二年展览中,呈现当代建筑如何被思考、设计、建造的历程,同时也展现出当代建筑的多元面向。
十二,这个数字在人类文明中代表着一个循环的阶段,举凡十二地支、十二生肖、十二星座等,都再再呈现十二是一个如此重要的时间点。交大这次建筑展试图在当代建筑的历程中,寻找出十二个关键字(分别是叙事、仿生、材料生产、构筑、组件、建筑基本元素、装置、住宅、基础建设、地景、动态、行动)。每件作品如同天上的繁星,藉由这些关键字将彼此连线成为星座。呈现出每位参展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脉络。 为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海外实习与规划建筑壮游等,离开家乡的保护,寻找自己的建筑之路。交大建筑所陈思因将把前往印尼实习,对于当地如何使用竹子等自然材料构筑的经验带回台湾分享与展出;另一位数位组梁兆沅为交大建筑所第一届壮游计画得主,他只身沿着东方特快车的路径越过欧洲大陆追寻建筑,分享欧洲48天建筑壮游的所见所闻。 梁兆沅表示,参观欧洲建筑其实就是参与他们的未来思考,早在几百年前巴洛克建筑就是建筑业的新思维,他去了伦敦、维也纳就是去找寻欧洲人的新创意,他也将去后的心得用光影方式呈现,让更多同学能了解到他所接触的经过之外,表达出传统与新的创意其实一直都存在,唯有从现在才能思考出新的未来意向。 这次参展当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张盈智设计师,他是设计新竹灯会台达电「永续之环」灯会的灵魂人物。张盈智表示,台达电的主要宗旨是以「永续」作为出发点,在设计上早就把建筑的材料做「永续」可用之材料,「永续之环」以竹子做为自然材料,钢桩、钢架是以承租方式可拆除再利用,多媒体的部分也是以台达电的主要构想作建置,全部都是以珍惜地球资源为主。 他强调,业主和建筑师的创点就是以将来可利用做打算,270度的光环不但可拆还可再利用,未来将这些尺寸重新打造成为「风雨操场」的顶盖,让偏远的原住民学校能获得更好的校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