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成功发射并在海上回收 Falco
作者:99mc.com来源:网络发表时间:2016-05-21
作为提问者,看完这个视频久久不能平息,忍不住来答一下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看的是直播或是完整版的视频,就会注意到几个主持人在火箭回收之前反复强调这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龙飞船给国际空间站送补给,海上回收只是“bonus point” (额外加分),而且还开玩笑说即使回收过程中火箭爆炸成了渣,它传回来的数据也是非常非常宝贵,可以用于帮助改进设计等等。
可见在经历了那么多次失败后,大家对海上成功回收的信心并没有那么足,主持人都提前打好圆场了。
然而只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海上回收终于成功了!
这是回收视频的截图,画面刚刚从太空中的二级火箭切到海上回收平台,这时候你才会直观地认识到:“卧槽!这个火箭刚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要落到这么广袤的大海里的这么一个小平台上啊!!!”
接下来有几秒没动静,心里非常焦急:“这火箭稍微偏一点就进不了镜头了啊啊啊啊。”
然后火箭就入镜了:
以往我们都是看火箭起飞,看火箭降落着实新鲜,就像在倒带看录像一样。
可以看到火箭在离着陆点——啊不,着船点——距离很近的时候还不是竖直状态,简直心都悬起来了。
然后——就成功了!!
当时几乎是捶着键盘狂喊:“卧槽!!这TM也行!!!这TM也行!!!这TM也行!!!”
很多人不理解火箭着陆的难度,和飞机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1. 火箭没有机翼(有很小的栅格),也就意味着其更容易失去平衡,直观感受一下就是:走钢丝的人都会端着一根非常长的平衡杆,想象一下没有这根平衡杆会怎么样? 2. 火箭的降落方向是垂直于地面,而飞机是平行于地面着陆,飞机还可以通过机翼调节升力实现平缓的着陆,而火箭发动机是直接和引力对抗的! 不仅要控制竖直方向的力,还要负责修正水平方向的影响。 3. 飞机着陆需要多大面积?得一个航母吧?这个回收船面积又多大? 火箭又有多大?几乎就是不允许一点误差啊,偏一点就掉海里了。4. 这个火箭的第一级大约有50米——十几层楼高,几十吨重!(感谢评论指正)我们都知道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就越难控制,想象一下你把十几层楼发射到太空然后再精准地放回来得有多难? !
学过控制理论的同学们,你们想必更是深有体会吧?
所以说海上回收,真的是一件比百步穿杨难得多的事儿,然而SpaceX还是做到了! 我甚至都无法想象背后有多少engineering efforts,可以说这是一个工程奇迹也绝不为过。所以我特别理解当火箭回收成功后控制中心里的人都像疯了一样的庆祝——真的太不容易了!
想起了前些天去NASA参观时候,NASA向我们不遗余力地展示的他们宏伟的火星计划。SpaceX这次回收成功,标志着我们离这个计划的完成又近了一步——无论多伟大的计划,都是这样一小步一小步走出来的啊。想想有生之年也许能看到人类登上火星,心中还真的有点小激动。
Kudos to SpaceX!墙内看这个视频:
场面非常震撼。一个火箭从高空落下,然后停在一个并不大的海上夹板上(船)。最后稳稳停住。火箭的第一节得意成功回收。
SpaceX从几年前就开始试验可回收火箭原型(草蜢)到现在最终将正式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回收,实在是经历一段极为不易的旅程。学会久久战歌网。去年第一季的时候,第一节火箭的回收就差点成功,只为最后着落速度太快,没站稳。当时是2014年一月,遥想我还在杭州的一个创业公司,还在知乎专栏里发了space x那次落地尝试的文章。一转眼,想不到一年多过去了,space x也最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对了,几个月前,space x的一级火箭已经在陆地上成功着陆,这多少也给了大众一些预期调整,觉得它实现海上着落只是时间问题。
这件事的意义就在于 之前火箭的最大头成本就来自于研制和测试第一级火箭,而传统的火箭每次发射完了之后就简单粗暴地直接丢弃第一级火箭,导致每次火箭发射的总成本居高不下。而火箭回收的成功, elon musk 宣称可以将传统的火箭发射费用缩减90%,大大增加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频次和可能性,也为space x后续的火星殖民计划打下坚定的基础。你不要笑,elon musk成立space x的初衷就是运送人类去火星,最终实现人类在火星上生存。而且据elon musk宣称和wait but why上的文章介绍,这在三十年内就可以实现。
了不起的里程碑,特别是经历了数年上百次的失败。(未完待续)今天有幸近距离见证了这枚历史性的火箭升空。
背景:本人与SpaceX 无关,纯属游客。之前查新闻知道今天有火箭发射,发现是下午4点多。这个时间挺好,不用起早贪黑(之前陆上回收的那次因为是晚上发射懒得去看,错过了),于是决定去看看。查了新闻知道这次是spacex的火箭,计划在海上回收,心里还在嘀咕搞不好这次就成了。
为了能够观测到全程发射,我选择的观测地点与发射场隔海湾相望,使我能够看到发射台上的火箭。距离发射台15mi(24km)。因为发射中心位于一个海角上,发射之前整个海角都会被封锁,我选择的这个位置是不多地能够直接看到发射台的地方。
上图是我跟发射点的相对位置。
从观测点肉眼看发射场,能够看到发射台上的火箭,非常小。
然后就在蚊子和烈日的摧残下听着直播,祈祷着不要推迟发射。
直到直播里面的最后倒数着:" T minus 15 seconds...10,9,8.......3,2,1...lift off!"
只见远处腾起烟,然后看见一个“小火柴” 喷着火焰慢慢悠悠地升起来,越来越高,最后消失在高空。不啰嗦,上图返回战歌网首页>>